Skip to content

Category: 阅读

《鼠疫》— 漂浮在顶峰与深渊之间

困在家中的2020,读这本《鼠疫》,勉强也能称作时宜。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契机,突然心血来潮,至少在书本的世界里,我们依然享有自由。

这真是一次物超所值的阅读冲动。


里厄大夫堪称全书所有当不成圣人又不堪被命运捉弄的典范,有始有终地劳动在对抗鼠疫的第一线。从疫情初期不说官话直言不讳,到组织抗疫小队在被遗弃的囚徒之城飞蛾扑火,即使已然疲惫不堪却总是在朋友水逆时随叫随到。我甚至无数次为他的生命力捏把汗,但愿加缪手下留情,千万别让下篇的文字葬送了他。庆幸好人一生平安,里厄大夫不仅活到了最后,还实为本书的叙述者,大夫的流放感终于得到了解脱。


神迹似乎总是选中最不可能的人。格朗的一生都困在了找不到合适的词句中,曾经对他职业的承诺终究成为了一纸空文。这个专长不明确的小职员在“权利“,”许诺”,“照顾”这些字眼里挣扎过了大把年纪,最终还是向命运低头,把精力投入了琢磨女骑士到底驰骋在“开满了花的狭窄的道路“,“开满鲜花的小径”, 还是”花径”上。病危弥留之际,他最后的命令是将稿子付之一炬,鼠疫可以带走我的躯体,薇娅和女骑士却永远只属于我!
这座被死神眷恋的城市,此时却意想不到地由这个小职员发生了转折,自此瘟疫一蹶不振。在败局已定的4/5篇幅后,神为何选中了格朗?大概正是他身上那种如今大家不敢承认的善意与忠诚吧。

帕纳卢神父,从多种角度看,都近似圣人。他的布道本身就像打麦场,将这些囚徒最后的侥幸打得血肉横飞。鼠疫若是果,毫无臆想的奥兰居民便是因。不曾何时,努力只为发财致富,正如当地炎热的气候一样浮躁乏味。无功无过逐渐取代了信仰,人们在平和时期忘记了上帝,沉迷于感官的盛宴。神父无疑揭开了那张遮羞布,你们有罪!
帕纳卢最终只能是一名殉道者,这不仅表现在他有学者般对天启的领悟,也有无法直面奥通小儿病死的笨拙。从懂得死亡到经历死亡,鼠疫终将神父推向了信仰的圣火。他毕竟为世人解开了谜底:在痛苦的最深处埋藏着永恒之光,它无法带走我们现时的伤痛,却能指引我们走向沉寂的义人之路。可惜,人们在绝望时期也忘记了上帝,只沉醉于迷信的引诱。

加缪在这所平淡无奇的海滨城市摆开了舞台,那些我们熟悉的,关于疾病,生死,友情,命运以我们很不熟悉的荒诞方式演绎着。这里有信仰的火炬,也有在海岸悬崖上运送尸体的有轨电车。酷暑难耐,天空却几乎总是灰蒙蒙的,阳光,灰尘,鼠疫,与被流放的同胞,他们无法在此场景中分离,却都极度厌恶着彼此。
《鼠疫》带给我很多对生活的思考,想要活出怎样的一种人生,不为对错,但为经历过而心存庆幸。我们大部分人只能游走在圣人与一事无成之间,不上不下,唯有信仰才能促使我们向有意义的土壤挪动。那群鼠疫期间在咖啡馆醉生梦死的人又信仰什么呢?我无从而知。舞台落幕时,现实的胜利却属于他们。里厄大夫游走在这震耳欲聋,无穷无尽的庆祝之中,继续着他治病救人的老本行。在这场疫情中,他失去了好基友塔鲁,隔离两地的妻子,我只愿他能在抽象概念中不再流放,找到自己的归宿。

苦难终将变为胜利的礼炮。

和平那伪善的面目之下,是往生者曾经存在的伤疤。

Comments closed

《人性的弱点》—教你做人的学校

2020年4月26号 有时多云有晴

这是一次重读

不知何时,卡耐基被冠名心灵鸡汤之父

而鸡汤文则从指导为人处世之指南,变为堆砌名人名言和蛊惑人心小故事的代表

卡耐基本尊开创了这一独特的文体。它大致从浅显的故事开篇引入一个观点,再由无数类似的实例,有名人的,小人物的,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反复证明其放之四海皆准的特点。无数后辈以此模板撰文,曾经风靡美国的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最受美国家庭主妇欢迎的杂志)更将这种风格推广到了全民普及的传播度。似乎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世,连学生作文也以精妙的小故事加上友爱众生的立意为范文

这自然引起了那些以严谨写作和辩证思维为代表的群体猛烈攻击。很多批评的观点,有理有据。首先这类鸡汤文的立意太过简单,大致就是尊重他人,热爱生活,并无值得仔细玩味的深度和自己思考的余地。其次那些名人名言和小故事们,大多断章取义,只描述了为自己有利的那一部分事实,并混入了作者强行引导的逻辑联系。从艺术角度来看,这类文章更加不堪称之为文学。主题简陋随意,正文缺乏起伏,结尾留下的只有空白而非深思。这类参差不齐的洗脑文留下了一大群一知半解的读者,那种无法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而产生实际效益的挫折感,加上与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主妇们划清界限的迫切感,如洪流之势,将罪首卡耐基淹死在鸡汤中

《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 Dale Carnegie -1937 

大学时初读,只用铅笔随便画了些句子

卡耐基并不是一个作家,他经营着一个人际关系的学校。这本他所写中文译名为《人性的弱点》的读物也不是什么人文作品,而是他培训学校的小册子。从文学角度来批判,赛先生觉得很没道理。既然有教你莎士比亚与内燃机原理的大学,那自也可有授你人际关系的学堂。唯一的难题是,谈何容易。

大众往往最反感的就是被人说教,最得意的莫过于好为人师,更何况是形而上学的为人处世。大部分的人际关系技巧,不论如何粉饰,目的难免终为获取利益。这些经验之学可能出自某位成功的政治家或者经商者,因其逐利的终点和操纵(manipulation)的载体,被Stephen R. Covey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书中归纳为次要特质(Secondary Character). 而卡耐基的卓越之处在于他洞悉了那些对于构建成功职业与家庭生活的人性特点,并为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去真诚地实践的重要性, 也就是首要特质(Primary Character).

他在“争论永无赢家”,“让每个人都喜欢你“, “记住TA的名字”里多次提到人们对获得尊重和突出自身重要性的热烈渴望,以至于一旦这类需求得到满足,成功竟只有咫尺之遥。以FB和PYQ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之所以成功,并不是人们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它们廉价化了大众获得关注的渠道。渴望被别人关注与认可的普遍性,卡耐基写此书时,马斯洛建立需求模型,梵高创作自画像,以及统计PYQ收到多少生日祝福时统统存在。不同的是社交网络以前,公开渲染这种成就是君主,艺术家,商界寡头的特权。而现在平凡人在给朋友关注的同时,回赞或也未来可期。这些人性的弱点,卡耐基90年前就发现了,并以此为线索将他们整理成册

他真是一个天才!

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这些发现后来都应用于自己的经营,在全美开办了无数讲座和会议。那些毕业的政商大佬们不少又将他们的成功经历归因于这些对人性的顿悟,不管是否真的如此,又或者只是运气,都成为了这本书里那些经典案例。至于为何有如此之多粗暴地堆砌,当你理解此书只是一本教你做人的培训手册,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断重复,加强记忆后,也就不难理解了

初读时幼稚,没能理解书名的真正含义

重读时浮躁,没能反思自己干过的蠢事

我是这所学校的留级生,需要继续研修

Comments closed